25周年专访 | 董涛的跨文化职业发展之路
发布者:IMBA教育项目办公室 来源:华东理工商学院
时光的车轮滚滚向前,不知不觉间,华东理工大学与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MBA合作项目已走过了二十五载的光辉岁月。
回首往昔,他们曾是这个项目的逐梦人,亲身经历了在这里的每一堂课、每一次案例讨论、每一段成长。他们的拼搏与奋进,早已成为项目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是这段辉煌岁月里最闪耀的印记。如今,他们在各自的领域纵横驰骋,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,已然成为中澳MBA项目的骄傲与荣光。
在全球化的浪潮中,跨文化的职业发展已成为许多专业人士追求的目标。华理中澳MBA作为一个重要的中外合作教育项目,为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平台和丰富的学习资源。今天,让我们一同走进董涛学长的故事,看看他在中澳MBA的学习经历如何为他的职业生涯带来深远的影响。
01 职业突破:华理中澳MBA的抉择缘由
董涛,2002年入学,华理中澳MBA Intake3班。如今,他身兼数职,担任上海市商务委/外国投资促进中心驻德国及瑞典代表处首席代表,负责德国法兰克福和瑞典哥德堡两个办事处的工作。他的职责涵盖招商引资、推动欧洲与上海的贸易往来,以及助力上海企业进军欧洲市场,同时还参与安排上海商务团组在欧洲的访问活动。
在积累了近二十年的工作经验后,董学长为了实现自我提升,选择了华理中澳MBA项目继续深造。考虑到时间和精力的限制,他无法暂停工作去国外深造,因此在上海寻找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时,又在第一届学长的推荐下,他了解到华理中澳MBA项目,并认为该项目以英语教学为主,有助于提高英语水平,拓展视野和工作网络,于是决定报名参加。
02 知识与语言的双重跃升:学习成果斐然产业渗透
在华理中澳MBA项目的学习期间,董学长收获颇丰。该项目由华东理工大学与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合作,主要课程由中方和外方教授讲授,他学到了许多国内前沿的国际企业管理手段和方法。这些教授不仅具备深厚的教学功底,还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,使得所传授的知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,能够直接应用到实际工作中。此外,通过英语课程培训和与教授的直接对话,董学长的英语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。他在课堂上积极协助教授与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,也因此赢得了同学和老师的认可。
03 团结奋进:班级力量的凝聚
在班长周阳的引领下,董学长所在的班级氛围融洽,团结一心。尽管班级同班年龄差距较大,水平不一,但这并未成为他们相互学习和紧密联系的障碍。在工作中,他们相互促进、共同进步。董学长在国外工作期间,也多次接待了同班同学,为他们拓展国际市场,提供经验和协助。大家彼此扶持、配合默契。他认为,参与这样的班级学习,不仅能学到知识,还能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,这一点在国外工作时感受尤为深刻。
04 跨文化融合:项目发展的新愿景
董学长对华理中澳MBA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,希望能够为项目未来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他提到,如果未来项目发展有需要,他非常乐意回到母校,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自己在国外近二十年的工作经验,尤其是关于跨文化商务交流和克服文化隔阂的方法,帮助学弟学妹们更好地融合中西方文化,促进他们的事业进步、职业发展。
05 校友情缘:与母校的持续互动
董学长与母校保持着紧密的联系,他还提到,在未来的课程设置中,希望能够增加适合中国发展需求的课程,并且愿意参与经验分享。对于项目与堪培拉大学的深入合作以及更好地服务校友,他也表示支持和愿意参与相关活动。
董学长在华理中澳MBA项目的学习经历不仅为他的职业生涯带来了实质性的提升,也让他在跨文化的商务交流中更加游刃有余。他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学员去追求更高的目标,勇敢地跨越文化界限,拓展自己的职业版图。华理中澳MBA项目作为连接不同文化、不同职业领域的桥梁,将继续为学员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,助力他们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彩。
董涛
上海市商务委/外国投资促进中心驻德国及瑞典代表处首席代表
华理中澳MBA Intake 3班